功能原理 | 電動齒輪泵 |
潤滑油 | 礦物油或合成油,20-1500 mm²/s |
出油口數量 | 1 |
排量 | 150 cm³/min |
工作溫度 | -10 至 40 °C |
工作壓力 | 最大 1.5Mpa |
油箱容量 | 2,0;3,0 和 4.0 L |
材料(油箱) | 塑料 |
連接出口 | PT1/8 或*4,*6油管 |
防護等級 | IP 54 |
電壓 | 110 or 200 V AC; 50/60 Hz |
電機功率 | 30W |
安裝方式 | 垂直 |
重量 | 2L-2.7Kg 3L-3.6kg 4L –4.2kg |
1.電源接頭必須接好固緊,確保使用安全,并檢查泵裝置上的油位發訊、壓力開關是否靈敏。
2.潤滑泵的額定工作壓力為2.0MPa(產品出廠己調至2.0MPa),不得擅自調整調壓閥。
3.使用油劑粘度:68-1800cSt見附錄表(推薦:0℃以下采用N32#導軌油或機械油:1℃-20℃采用N32#-N100#導軌油或機械油:21℃以上采用N100#-N220#導軌油、機械油)導軌油:GB/T7631.11-94,機械油:GB443-89。禁止使用含有水份的潤滑油與含有抗磨劑的潤滑油(含有水份的潤滑油、如設備長時間停止工作,會導致潤滑系統內的元件生銹易造成潤滑裝置故障;含有抗磨劑的潤滑油易堵塞潤滑系統中的濾油器)。
4.首次使用:啟動油泵運行,充滿主油管→擰下系統末端聯接體的閉口螺絲→讓油劑從閉口螺絲螺孔排出(排除管道中的雜質與氣泡)→觀察排出的油劑無氣穴(氣泡),按原裝配,緊固閉口螺絲→系統壓力升至約2MPa(觀察壓力表),持續5~10秒→切斷電源,泵停止工作→系統壓力卸壓至0位→然后再次啟動油泵運行給油→泵工作壓力上升至約2.0MPa→觀察各計量件,排油正常后將計量件與支油管路連接緊固→循環操作數次,使全部支油管末端均出油,無氣穴(氣泡)一逐個連接潤滑點→設定供油周期進行自動供油(參閱第四條)。
5.檢查各部件連接處絕對不能有滲油現象,如發現油必須緊固,嚴防滲油(采用目測或手指觸摸各部件連接處)。
注:a.主油管連接處漏油,系統壓力不能建立,導致計量件排油不均勻或不排油。
b.計量件與支油管連接處涔油,容易進入空氣,會產生支油管內潤滑油泄。
6.嚴禁低油位操作,易造成油泵故障或排出油劑含氣泡,低油位開關發訊號時必須立即添加指定的油劑。
分配器和接頭配件
異?,F象 | 原因 | 處理方法 |
---|---|---|
接通電源,“POWER”指示燈無顯示或電機不運行 | 電機接線有誤或電源被切斷 | 檢查電路,并進行排除 |
電流過載熔斷器切斷 | 檢查電路,并更換熔斷器(AC220V/1AAC110V/1.5A) | |
電機內藏熱保護器切斷 | 設定運行時間超出規定使用范圍,需重新調整運行時間 | |
電機超負載,電機損壞 | 更換電機 | |
系統壓力未能建立與低油位時“Fault”紅色異常指示燈無顯示 | 接頭松動,線路斷路 | 檢查并進行排除 |
低油位發訊器損壞 | 檢查更換 | |
壓力開關損壞 | 檢查更換 | |
在設定的運行時間內系統壓力不能建立(壓力開關不動作)“Fault”異常指示燈顯示 | 油泵設定運行時間過短 | 參閱第四條重新確認設定 |
主油管的連接處泄漏或油管 | 參閱第六、5條檢查排除 | |
破損調壓閥或卸壓閥密封面被臟物卡住 | 參閱第九條檢查排除 | |
調壓閥的壓力設定不良 | ||
使用油劑不符合技術要求 | 參閱第六、3條更換指定的油劑 | |
低油位操作,空氣進入系統內 | 參閱第六、6條六、4條擰下閉口螺絲排除氣泡 | |
齒輪泵損壞 | 更換齒輪泵 | |
計量件動作不靈敏,直接排油 | 參閱第九、2條清洗傘形閥與0形圈如傘形閥、0形圈損環更換 | |
系統卸壓時間過長 | 濾油器被臟物堵塞 | 清洗或更換濾芯 |
卸壓閥被臟物卡住 | 參閱九、1.2條排除 | |
主油路管道壓扁或堵塞 | 檢查排除,如損壞更換 | |
在設定的運行時間內,系統壓力建立計量件不排油或排油量不準確 | 計量件被臟物卡住,動作不靈敏 | 參閱九、2條檢查清洗傘形閥與芯桿內孔,如傘形閥損環更換 |
設定的卸壓時間(停止時間)不準確 | 參閱第四條重新確認設定 | |
油泵工作有噪音 | 油泵吸油濾網堵塞 | 檢查清洗吸油濾網,如齒輪泵損壞更換 |